第602章(1 / 4)
“反正对于他们来说,只要是数量上大致的满足了协议上的要求。那么给我们是英国坦克还是美国货,他们是不会太在意的。所以,我们一定要事先有一个心理准备。明后两年,我们得到的装备数量即有可能数量不足,性能上恐怕也很难让我们满意。”
杨震这番解释的很清楚的话,老帅听完沉思半晌才道:“从你的话来看,你对那些英国坦克和战术飞机的性能很不满意。那么他们提供的这批装备,你们还要吗?也就是说,那些英国替代品你们能接受吗?”
老帅的疑虑,杨震笑了笑道:“老首长,为什么不要?英国人的坦克,在欧洲对付德国人的确是已经力不从心。但是对付日本人那些皮薄,甚至大部分都只能算作装甲车的坦克,在最近两年之内还是足够了。”
“英国人的玛蒂尔达二型坦克,虽说平地二十四公里,越野十三公里的速度慢了一些,四十毫米的两磅炮威力也小了一些。但是七十八毫米的最大装甲厚底,结构也相当的皮实。四十毫米两磅炮对付德国人的四号坦克吃力,但是对付日军的九七式坦克还是足够了。”
“至于十字军巡洋坦克,速度快、越野能力极强。而且所谓的装甲薄,是针对德国人坦克的。对付日本人的坦克,他们的装甲倒是还能勉强对付用。至于发动机的故障,那是在北非沙漠地区漫天沙漠的恶劣地形上。到我们这里山清水秀,没有漫天的黄沙,应该不会再有这样的毛病。”
“随着美国坦克生产数量的增长,以及美军完成扩编,美国坦克的数量会逐渐增加的。再加上我们自己开始生产,我想在日军研制的新型坦克出现之前,我们会得到足够的新式装备的。毕竟日本人资源投入的重点,还是在海军,陆军装备生产速度相对缓慢的多。”
“我之所以要求苏联人和美英提供他们缴获的德国坦克,就是考虑到在得到足够数量的美制装备,以及我们自身的坦克产量满足需要之前,一旦日军研制出新式的威力更强大的坦克,我们可以有一个稳定的替代品。”
“现在日军坦克的质量一般,但是他们有自身的设计和生产能力。谁又能保证,他们不在时间之内研制出新式的坦克来?而且德国的四号坦克在装甲和火力上,即便是美国刚刚完成研制的,最新式的m四中型坦克也比不上。只要这些德国坦克到位,即便日军研制出新式坦克,我们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。”
“只不过德国的坦克结构有些复杂,对我们技术条件的要求比较高一些,不如美国坦克皮实、耐用,以及零部件来源比较困难。要是比火力,德国坦克更是远远的甩开美国货几条街。而且不像美国坦克那么高大,在战场上就是一个活靶子。”
“还有,老首长您应该说的不是你们而是我们。美英两国援助的装备和物资,不单单是给我们的,是给我们包括所有兄弟部队在内全军的,我们只不过借着地利之便,是一个接收者而已。”
“没有中央和关内部队,在自身也相当困难的情况之下,为我们调集的大批人才,我们也走不到今天的地步。这些装备是我们全军一同争取来的,而不是那一家单独搞来的。我们没有理由,更不可能全部独吞。”
“老首长,我们是一家人那,何必总分什么远近?我们搞的这些东西,是为我们全军准备的。否则我们自身,那里有那么良好的胃口,能消化掉这么大一批的装备?美英援助的第一批坦克,除了补足我们自身装甲部队扩编之外,我们已经决定为挺进军组建两个坦克团。”
“之前之所以一直没有和您说,是因为谈判的结果没有下来,我们也不敢肯定究竟能够弄到多少东西。现在定下来了,我就可以和您明说了。不过考虑到挺进军以及关内部队的现状,我们还是考虑给挺进军的装甲部队编制不宜太大,还是以灵活、机动的建制为主。”
第1527章 到此为止
对于杨震准备为挺进军组建两个坦克团的话,老帅突然想起来为何他坚持在挺进军主力各部,轮番到富锦基地整训的同时。却要求挺进军单独抽调出两个步兵团,以及部分知识分子去萝北特训。
司令员和自己一直问他为什么,他却是就是不肯说。现在老帅才明白,原来这个家伙调这两个步兵团去那里,是为了给挺进军组建两个坦克团。只是当时两个团的装备,还没有来源,他死活不肯说而已。
但是对于杨震这个的决定,老帅慎重考虑了一下之后,还是坚决的摇了摇头道:“你有这个想法,我和司令员很感谢。但是组建这两个坦克团,你是不是在考虑一下?我们部队的现状,以及在下一阶段的作战任务,还是要以轻装部队为主。”
“两个坦克团,一是一旦脱离开你们单独作战,我们可是实在养活不起。别说汽油和零部件了,就是炮弹我们都没有地方去弄。没有了汽油、零部件和炮弹的来源,我们要这些坦克有什么用?”
“二是这些坦克,在山地作战的时候也是也没有太多的用武之地,带着反倒是一个累赘。这两个坦克团的事情,我想还是应该先放放。现在应该集中主要精力,先将部队的步兵和炮兵战术素养提高上去。”
对于老帅的顾虑,心中知道他在想着什么的杨震笑了笑,却是没有点出来,只是道:“老首长,部队总归还是扩编的。不管下一阶段作战能不能用上,但是这两个团还是要组建的。我们只有底子先打好了,等到使用的时候,才不会临时抱佛脚。”
“而且就是考虑到下一步作战针对挺进军的使用,我们这次准备给这两个坦克团配备的都是苏制轻型坦克。按照我们的规划,这两个坦克团各下辖两个坦克营,每个营二十四辆t二六坦克,十二辆bt快速坦克。团直属高炮连和战防炮连各一个,一个汽车牵引的炮兵营。”
“苏制坦克虽说装甲薄弱一些,但是速度快、越野能力强,可以在山地作战之中进行使用。而且其配备的四十五毫米坦克炮,对付日军野战工事,特别是机枪工事,威力还是相当可以的。”
“不仅仅是坦克,我们还要为关内部队培养航空人员,配备战术飞机。等到我们的产能上去,以及美英援助到位,我们还要为关内部队扩编炮兵配备。这次搞来的苏制七十六毫米加农炮,我们转交给挺进军组建两到三个八门制的炮兵营,作为平射直瞄和压制火力使用。”
“至于等返回老根据地之后,零部件、炮弹和汽油的供应问题。老首长,难道你们就这么不相信我们能够在下一阶段作战之中,打通与关内的陆地联系?老首长,您对我们这么没有信心可不行。”
杨震的答复,让老帅犹豫了一下,最终还是道:“你的心意我了解,我也不是不相信你们能打通交通线。但是华北各个根据地的军工能力有限,连制造手榴弹都很吃力。所有的补充全部从东北到华北千里迢迢,这对你们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。”
“不过,你说的也有道理。这样这两个坦克团我们接受,但是苏制火炮我们就不要了。一旦返回关内作战,对你们后勤的压力太大。这样你们用苏制火炮替换下来的日制三八式野炮,交给我们就可以了。”
“日制炮弹,我们在关内也好解决一些。关内的兵工厂,也检修过一些缴获的日式炮弹。有了这个基础,你们在提供一些技术和设备上的支持,我想仿制一下还是可以的。而且口径一致,我们也可以就地使用缴获的日式炮弹。”
老帅最终点头组建坦克团的事情,也就意味着对于这件事情他们已经默认。但是对于抗联转交苏制火炮的事情,老帅却是坚决反对。不过考虑到杨震的态度,老帅这次还是婉转的提出了一个替代方法。
对于老帅的建议,杨震笑了笑没有再说什么,而是将话题转到了其他的方面。有些事情,还是不要逼的太紧为好。挺进军那边的火力调整方案,郭炳勋已经根据挺进军的作战方式,拿出了一个详细的方案。
现在参谋处和后勤处,正在根据方案调拨所需武器装备。除了轻武器数量不足,需要重新调整之外,重武器已经基本到位。等到与挺进军研究、落实的时候,再与他们商议为好。现在自己坚持,到是显得自己有些咄咄逼人了。 ↑返回顶部↑
杨震这番解释的很清楚的话,老帅听完沉思半晌才道:“从你的话来看,你对那些英国坦克和战术飞机的性能很不满意。那么他们提供的这批装备,你们还要吗?也就是说,那些英国替代品你们能接受吗?”
老帅的疑虑,杨震笑了笑道:“老首长,为什么不要?英国人的坦克,在欧洲对付德国人的确是已经力不从心。但是对付日本人那些皮薄,甚至大部分都只能算作装甲车的坦克,在最近两年之内还是足够了。”
“英国人的玛蒂尔达二型坦克,虽说平地二十四公里,越野十三公里的速度慢了一些,四十毫米的两磅炮威力也小了一些。但是七十八毫米的最大装甲厚底,结构也相当的皮实。四十毫米两磅炮对付德国人的四号坦克吃力,但是对付日军的九七式坦克还是足够了。”
“至于十字军巡洋坦克,速度快、越野能力极强。而且所谓的装甲薄,是针对德国人坦克的。对付日本人的坦克,他们的装甲倒是还能勉强对付用。至于发动机的故障,那是在北非沙漠地区漫天沙漠的恶劣地形上。到我们这里山清水秀,没有漫天的黄沙,应该不会再有这样的毛病。”
“随着美国坦克生产数量的增长,以及美军完成扩编,美国坦克的数量会逐渐增加的。再加上我们自己开始生产,我想在日军研制的新型坦克出现之前,我们会得到足够的新式装备的。毕竟日本人资源投入的重点,还是在海军,陆军装备生产速度相对缓慢的多。”
“我之所以要求苏联人和美英提供他们缴获的德国坦克,就是考虑到在得到足够数量的美制装备,以及我们自身的坦克产量满足需要之前,一旦日军研制出新式的威力更强大的坦克,我们可以有一个稳定的替代品。”
“现在日军坦克的质量一般,但是他们有自身的设计和生产能力。谁又能保证,他们不在时间之内研制出新式的坦克来?而且德国的四号坦克在装甲和火力上,即便是美国刚刚完成研制的,最新式的m四中型坦克也比不上。只要这些德国坦克到位,即便日军研制出新式坦克,我们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。”
“只不过德国的坦克结构有些复杂,对我们技术条件的要求比较高一些,不如美国坦克皮实、耐用,以及零部件来源比较困难。要是比火力,德国坦克更是远远的甩开美国货几条街。而且不像美国坦克那么高大,在战场上就是一个活靶子。”
“还有,老首长您应该说的不是你们而是我们。美英两国援助的装备和物资,不单单是给我们的,是给我们包括所有兄弟部队在内全军的,我们只不过借着地利之便,是一个接收者而已。”
“没有中央和关内部队,在自身也相当困难的情况之下,为我们调集的大批人才,我们也走不到今天的地步。这些装备是我们全军一同争取来的,而不是那一家单独搞来的。我们没有理由,更不可能全部独吞。”
“老首长,我们是一家人那,何必总分什么远近?我们搞的这些东西,是为我们全军准备的。否则我们自身,那里有那么良好的胃口,能消化掉这么大一批的装备?美英援助的第一批坦克,除了补足我们自身装甲部队扩编之外,我们已经决定为挺进军组建两个坦克团。”
“之前之所以一直没有和您说,是因为谈判的结果没有下来,我们也不敢肯定究竟能够弄到多少东西。现在定下来了,我就可以和您明说了。不过考虑到挺进军以及关内部队的现状,我们还是考虑给挺进军的装甲部队编制不宜太大,还是以灵活、机动的建制为主。”
第1527章 到此为止
对于杨震准备为挺进军组建两个坦克团的话,老帅突然想起来为何他坚持在挺进军主力各部,轮番到富锦基地整训的同时。却要求挺进军单独抽调出两个步兵团,以及部分知识分子去萝北特训。
司令员和自己一直问他为什么,他却是就是不肯说。现在老帅才明白,原来这个家伙调这两个步兵团去那里,是为了给挺进军组建两个坦克团。只是当时两个团的装备,还没有来源,他死活不肯说而已。
但是对于杨震这个的决定,老帅慎重考虑了一下之后,还是坚决的摇了摇头道:“你有这个想法,我和司令员很感谢。但是组建这两个坦克团,你是不是在考虑一下?我们部队的现状,以及在下一阶段的作战任务,还是要以轻装部队为主。”
“两个坦克团,一是一旦脱离开你们单独作战,我们可是实在养活不起。别说汽油和零部件了,就是炮弹我们都没有地方去弄。没有了汽油、零部件和炮弹的来源,我们要这些坦克有什么用?”
“二是这些坦克,在山地作战的时候也是也没有太多的用武之地,带着反倒是一个累赘。这两个坦克团的事情,我想还是应该先放放。现在应该集中主要精力,先将部队的步兵和炮兵战术素养提高上去。”
对于老帅的顾虑,心中知道他在想着什么的杨震笑了笑,却是没有点出来,只是道:“老首长,部队总归还是扩编的。不管下一阶段作战能不能用上,但是这两个团还是要组建的。我们只有底子先打好了,等到使用的时候,才不会临时抱佛脚。”
“而且就是考虑到下一步作战针对挺进军的使用,我们这次准备给这两个坦克团配备的都是苏制轻型坦克。按照我们的规划,这两个坦克团各下辖两个坦克营,每个营二十四辆t二六坦克,十二辆bt快速坦克。团直属高炮连和战防炮连各一个,一个汽车牵引的炮兵营。”
“苏制坦克虽说装甲薄弱一些,但是速度快、越野能力强,可以在山地作战之中进行使用。而且其配备的四十五毫米坦克炮,对付日军野战工事,特别是机枪工事,威力还是相当可以的。”
“不仅仅是坦克,我们还要为关内部队培养航空人员,配备战术飞机。等到我们的产能上去,以及美英援助到位,我们还要为关内部队扩编炮兵配备。这次搞来的苏制七十六毫米加农炮,我们转交给挺进军组建两到三个八门制的炮兵营,作为平射直瞄和压制火力使用。”
“至于等返回老根据地之后,零部件、炮弹和汽油的供应问题。老首长,难道你们就这么不相信我们能够在下一阶段作战之中,打通与关内的陆地联系?老首长,您对我们这么没有信心可不行。”
杨震的答复,让老帅犹豫了一下,最终还是道:“你的心意我了解,我也不是不相信你们能打通交通线。但是华北各个根据地的军工能力有限,连制造手榴弹都很吃力。所有的补充全部从东北到华北千里迢迢,这对你们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。”
“不过,你说的也有道理。这样这两个坦克团我们接受,但是苏制火炮我们就不要了。一旦返回关内作战,对你们后勤的压力太大。这样你们用苏制火炮替换下来的日制三八式野炮,交给我们就可以了。”
“日制炮弹,我们在关内也好解决一些。关内的兵工厂,也检修过一些缴获的日式炮弹。有了这个基础,你们在提供一些技术和设备上的支持,我想仿制一下还是可以的。而且口径一致,我们也可以就地使用缴获的日式炮弹。”
老帅最终点头组建坦克团的事情,也就意味着对于这件事情他们已经默认。但是对于抗联转交苏制火炮的事情,老帅却是坚决反对。不过考虑到杨震的态度,老帅这次还是婉转的提出了一个替代方法。
对于老帅的建议,杨震笑了笑没有再说什么,而是将话题转到了其他的方面。有些事情,还是不要逼的太紧为好。挺进军那边的火力调整方案,郭炳勋已经根据挺进军的作战方式,拿出了一个详细的方案。
现在参谋处和后勤处,正在根据方案调拨所需武器装备。除了轻武器数量不足,需要重新调整之外,重武器已经基本到位。等到与挺进军研究、落实的时候,再与他们商议为好。现在自己坚持,到是显得自己有些咄咄逼人了。 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