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四章 开端(1 / 3)
午后,多云,建康,秦淮河畔,崭新的朱雀大桥上,便服出宫的李笠,看着这座灰白色的石拱桥,不由得想起赵州桥的雄姿。
赵州的行政区已经有了,在河北,但目前没有十分闻名的“赵州桥”,李笠记忆中的赵州桥,是后世所知的古桥。
他看向秦淮河上游,那边也有一座跨河大桥,不过桥的风格十分特别,为桁架式铁桥,即二十世纪早期那种“网箱结构”桥梁。
再看向下游,远处也有一座跨河桥,为一座石拱桥。
陪同出巡的张铤介绍起来:“如今建康共有十八座横跨秦淮河的桥,南北两岸居民往来十分便利。”
“桥梁设计时,就考虑过丰水期船只通行的需求,所以,这十八座桥,并未对秦淮河航运造成不便。”
李笠看着一艘吃水很深的货船从桥下经过,往下游而去,发问:“各桥的设计通行量,现在最高达到几成?”
“最繁忙的朱雀大桥,也就达到六成通行量。”张铤回答,“其他各桥,目前很难突破五成的通行量。”
李笠很满意这结果,看着朱雀大桥中间摆放的栏杆,说:“市政建设,要考虑未来一定时期之内的人口发展,所以要有余量。”
“等海贸大兴,建康作为江、海贸易的中转枢纽,人口不可能少。”
“哪怕将来迁都,建康不再是京城,但繁荣的工商业,一样会让建康成为一流大都会,所以市政建设一定要有前瞻性。”
他一边说一边向南走,张铤紧随其后,不远处又有几个便衣侍卫跟着。
朱雀桥,又称朱雀航、朱雀桁,是一座浮桥,一直是建康的知名“地标”。
而现在落成的朱雀大桥,不仅变成“永固桥梁”,而且桥面宽了不少。
即便桥面中间设了栏杆,分为南下、北上两个通道,但桥面上单一通道的宽度,就大过原来的浮桥桥面。
前不久,楚国朝廷在建康举办了献俘之礼,当时队伍就从撤掉了中间栏杆的朱雀桥上经过,沿途聚集了大量百姓观看,好不热闹。
之后不久,皇太子娶亲,迎亲队伍载着新娘从朱雀桥过,也引来建康百姓沿途围观,热闹至极。
李笠在建康办完了两件大事,让齐国降官感受了建康的气势,等过了重阳节,就会返回淮阴,所以抓紧时间在城中走走看看。
虽然中枢已经搬到淮阴,许多富贵人家也常住淮阴,建康城内常住人口略有下降,却依旧是户数十余万的大都会。
趁着中枢转移到淮阴、大量既得利益群体离开建康的好机会,建康官府开展“旧城改造”工程,把大量贫民聚居的各大棚户区一一拆除。
官府新建大量“廉租坊”,清理现有排污水渠,又扩建、新建“市政污水管网”,让贫民有干净的房屋居住,并有养家糊口的工作。
而棚户区的消失,使得火灾、瘟疫爆发的隐患得以解决。
如此一来,建康城面貌焕然一新,各处平民(贫民)聚居的“街区”,不再是污水横流、腥臭冲天的污秽之地。
治安也得到极大改善,如今的建康,虽然没了常驻的中枢,少了许多富贵气息,却愈发“亲民”。
寻常百姓安居乐业,到处都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样子。
李笠看着秦淮河边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,听着喧嚣的日常生活噪音,体会着不一样的成就感。
改变建康的不止是我,还有千千万万的人。
但变化还会继续,即便将来,建康不再是国都,也一样会热热闹闹的。
李笠的感慨,并不是临时起意,他决心推进海贸发展,让本就存在的沿海航线以及海贸,正大光明发展起来。
这其中,建康和广陵要承担贸易中转港的责任,依靠海路,加强与南方交广以及北方青、幽的联系。 ↑返回顶部↑
赵州的行政区已经有了,在河北,但目前没有十分闻名的“赵州桥”,李笠记忆中的赵州桥,是后世所知的古桥。
他看向秦淮河上游,那边也有一座跨河大桥,不过桥的风格十分特别,为桁架式铁桥,即二十世纪早期那种“网箱结构”桥梁。
再看向下游,远处也有一座跨河桥,为一座石拱桥。
陪同出巡的张铤介绍起来:“如今建康共有十八座横跨秦淮河的桥,南北两岸居民往来十分便利。”
“桥梁设计时,就考虑过丰水期船只通行的需求,所以,这十八座桥,并未对秦淮河航运造成不便。”
李笠看着一艘吃水很深的货船从桥下经过,往下游而去,发问:“各桥的设计通行量,现在最高达到几成?”
“最繁忙的朱雀大桥,也就达到六成通行量。”张铤回答,“其他各桥,目前很难突破五成的通行量。”
李笠很满意这结果,看着朱雀大桥中间摆放的栏杆,说:“市政建设,要考虑未来一定时期之内的人口发展,所以要有余量。”
“等海贸大兴,建康作为江、海贸易的中转枢纽,人口不可能少。”
“哪怕将来迁都,建康不再是京城,但繁荣的工商业,一样会让建康成为一流大都会,所以市政建设一定要有前瞻性。”
他一边说一边向南走,张铤紧随其后,不远处又有几个便衣侍卫跟着。
朱雀桥,又称朱雀航、朱雀桁,是一座浮桥,一直是建康的知名“地标”。
而现在落成的朱雀大桥,不仅变成“永固桥梁”,而且桥面宽了不少。
即便桥面中间设了栏杆,分为南下、北上两个通道,但桥面上单一通道的宽度,就大过原来的浮桥桥面。
前不久,楚国朝廷在建康举办了献俘之礼,当时队伍就从撤掉了中间栏杆的朱雀桥上经过,沿途聚集了大量百姓观看,好不热闹。
之后不久,皇太子娶亲,迎亲队伍载着新娘从朱雀桥过,也引来建康百姓沿途围观,热闹至极。
李笠在建康办完了两件大事,让齐国降官感受了建康的气势,等过了重阳节,就会返回淮阴,所以抓紧时间在城中走走看看。
虽然中枢已经搬到淮阴,许多富贵人家也常住淮阴,建康城内常住人口略有下降,却依旧是户数十余万的大都会。
趁着中枢转移到淮阴、大量既得利益群体离开建康的好机会,建康官府开展“旧城改造”工程,把大量贫民聚居的各大棚户区一一拆除。
官府新建大量“廉租坊”,清理现有排污水渠,又扩建、新建“市政污水管网”,让贫民有干净的房屋居住,并有养家糊口的工作。
而棚户区的消失,使得火灾、瘟疫爆发的隐患得以解决。
如此一来,建康城面貌焕然一新,各处平民(贫民)聚居的“街区”,不再是污水横流、腥臭冲天的污秽之地。
治安也得到极大改善,如今的建康,虽然没了常驻的中枢,少了许多富贵气息,却愈发“亲民”。
寻常百姓安居乐业,到处都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样子。
李笠看着秦淮河边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,听着喧嚣的日常生活噪音,体会着不一样的成就感。
改变建康的不止是我,还有千千万万的人。
但变化还会继续,即便将来,建康不再是国都,也一样会热热闹闹的。
李笠的感慨,并不是临时起意,他决心推进海贸发展,让本就存在的沿海航线以及海贸,正大光明发展起来。
这其中,建康和广陵要承担贸易中转港的责任,依靠海路,加强与南方交广以及北方青、幽的联系。 ↑返回顶部↑